“九一八”事变后的“不抵抗命令”是蒋介石下的吗?

首页 > 军事 > 历史 > 正文 2018-05-03
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的“不抵抗命令”是蒋介石下的吗?
长期以来,人们认为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后,张学良 的东北军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向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,而后张学: 良“引咎辞职”也是代蒋受过。这件事情,在中国的许多历史书 上,还是若明若暗。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?
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,日本关东军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 湖分遣队按预定计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轨,并诬为 中国军队所为,随后,关东军炮击北大营,并大举进攻沈阳,震惊中 外的“九一八”事变发生了。事变之后,张学良指挥东北军全线撤退。 只三个月工夫,日军就全面占领了东三省。东北的失守,究竟是谁的 责任?张学良有没有责任呢?东北军雄师数十万,为什么不战而退?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史料都表明,是因为蒋介石给张学良下“不抵抗命 令”。历史书上也是这样写的。众口一词,几成定案。但是,前些年, 张学良在接受访问时,特别声明,“不抵抗”是他本人下的命令,和蒋 介石无关。这又是怎么回事?

要弄清楚这件事情,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

一、蒋介石是5发过电板铪张学良?

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 在1946年8月15日发表广播演说 时称:“ 4九一八’事变当时,张学 良将军在北平,一夜之间,十几次 电南京蒋介石请示,而蒋介石却若 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,把 枪架起来,把仓库锁起来,一律点 交日军。这些电文一直到现在还保 存着,蒋介石是无法抵赖。”

从郭维城斩钉截铁的说法看,

他知道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的电文,

甚至可能保存着这些电文。不过,

他从来没有公开过这些电文,他也 没有公布这些电文保存在何处。而 且,他提出的张将军代人受过之 说,在是事件发生十五年之后。为 什么此前他一直守口如瓶,此时才公布这个秘密呢?

此外,考察蒋在“九一八”事变前后的行踪,就可以发现所谓蒋 在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后下令不抵抗的说法站不住脚。1931年9月18 日,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匆匆登上永绥号军舰,离开南京沿江 西航。当19日凌晨南京中央党部接到张学良报告“九一八”事变情况 的电报时,正在舰上休息的蒋还对此一无所知。知事变消息后,他于 19曰晚8时左右在南昌给张发出了事变后的第一封电报,全文如下: “限即刻到。北平张副司令勋鉴:良密。中刻抵南昌,接沪电知日兵昨 夜进攻沈阳。据东京消息,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,其藉口如此, 请向外宣传时,对此应力避之。近情盼时刻电告。中正叩。皓戎。”可 见,蒋介石得知“事变”是在9月19日晚到达南昌之后,其消息来源 是上海。在此之前,他不知道事变的任何消息,也没有从张学良处得 到任何消息。自然,也不可能对张学良有任何指示。

二、张学良可以不听蒋介石的命令吗?

一些学者认为:张学良“作为奉系军阀的后代,尚有相对而言的 独立性和抗御蒋的实力及脾性”,蒋张二人形式上是中央与地方、上级 与下级的关系,实质上却是“平等的同盟关系”。“中央无法强迫张学 良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”,张对东北有决策方面的权限。

三、在九一八事件之前,张学良对日侵华持什么态度?

九一八事变前,日本的野心时有暴露,但张学良未加重视。不在 东北军中进行动员和防范措施。还将东北军十余万人带入关内,留在 东北的守军,大部分布在北宁路沿线,未在沈阳加强戒备,沈阳守军 力量薄弱,自己则长驻北平。北平离沈阳有两千里之遥,一旦有事, 群龙无首,是非常不利于应变的。

其实,那时张学良巳经有了既定方针。1931年9月5日他指示前 来请示的东北参谋长荣臻,“敌果挑衅,退避为上。” 9月6日,张学良 又发电指示辽宁省主席臧式毅、和参谋长荣臻等人:“对于日本人无论 其如何寻事,我方务须万方容忍,不可与之反抗,致酿事端。”可见, 张疏于防范,不是偶然的。他已经确定了万方容忍、不予抵抗的方针。

四、九一八事件之后二人对日是什么杰度?

张学良下令不抵抗,丢了他父亲苦心经营多年的沈阳城,丢了张 家富丽堂皇的元帅府。这本来已经是奇耻大辱了。如果想抵抗,机会 还是有的。但是,张学良不抵抗的主张是根深蒂固的。他一误再误, 一退再退。当日军步步进逼的时候,张学良再次采取不抵抗主义,主 动退出锦州城,让日本人轻而易举从张将军手中接过了东北三省,张 学良则安然退据关内。

有人说,在抗日战争时期,蒋介石一直提倡他的“攘外必先安内” 的错误方针。他说:“不先消灭赤匪,恢复民族之元气,则不能御敌。” 在九一八事变前后,蒋介石连续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发布不抵抗命令。

从以上史料来看,蒋、张二人对日侵华均持保守态度,因而以这 一点判断不出谁在九一八事变中下的“不抵抗命令”。

五、张学良为何一再鮮释是自己下的命令,是发自甴心, 还是有难言之隐?

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。他反复说明, 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,是他自己,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。他是 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。

但日本广播协会的采访录认为:“关于不抵抗政策,张学良极力证 明并非蒋介石的责任,考虑到他现在所处的立场,不得不做如是说。” 意指张学良身居台湾,出于处境,不能不这样说,上述不能代表张的 真实思想。

其实不然。张学良从来是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性格。一般来说,他 不会屈从于形势,言不由衷。特别是到了 1990年,不仅蒋介石早已逝 去,蒋经国亦已辞世,他已基本上获得自由。假如说,蒋氏父子,尤 其是蒋介石在世时,他谈历史问题还有所顾忌的话,这时他应是可以 直言了。

六、张学良为何不抵抗?

据以上这些史料,我们大概可以断定,“不抵抗”的命令并非出自 蒋介石之手,而是张学良一人的主张。但是,还有一个问题,张学良 为什么不抵抗呢?除了不想把战事弄大,息事宁人外,还有没有其他

原因?

有学者分析,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张将军新败于苏联,怯战怯败。 败军之将,城下之盟,使张将军力弱畏兵,精神萎靡。1929年发生了 中东路事件,被一向标榜实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苏联红军打得落花 流水。张将军损兵折将,被迫签订了伯力议定书,放弃了收回中东路 路权的要求。这一次大败,对于他来说,精神上伤了元气,使一向祉 高气扬的少帅的威风减少了许多。

第二个原因是,可能是张学良想保存东北军的实力。张学良知道 东北军是他的老本,有东北军在,就有他张少帅在,他害怕与日本作 战会削弱他的东北军。毁了东北军,就是毁了张学良。

但是,有人提出置疑:东北毕竟是张自己的地盘,失去了东北他 的一切基础——从群众基础到政治、经济基础都没有了,到了关内那

可是别人的地盘,军饷和给养从此将仰人鼻息了,所以自保实力之说 自然也不成立。

无论如何,从目前的资料来看,不抵抗的命令是张学良自己下的, 与蒋介石无关。但这一说法,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完善。

张学良的忏悔日记

1945年8月,抗战胜利。东北父老对张学良表现出异乎寻常 的热情,使张很感动。次年1月3日,他在日记中写道:

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没起来,胡思乱想,想到东北的人们对于 我个"的问题,这不单是感情的问题了,真叫我惭愧无地,难过 的了不得。说起抗战阶段,我是毫无贡献。当年在东北时,以前 是承老人的余润,后来我不过执政三年,不但对地方没有造福, 因为我一意的拥护中央,依赖中央,才有了中东路问题,对俄盲 目的战事。九一八的事变,判断的错误,应付的错误,致成“不 抵抗”,而使东北同胞水深火热十四年,今天他们反而对我如此的 热诚,这可真叫我太难过了!

张学良这一段日记承认自己“判断的错误,应付的错误,致 成不抵抗”,并没将责任推给别人。

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的“不抵抗命令”是蒋介石下的吗?

http://m.xieat.com/junshi/28337/


推荐访问:九一八事变如果抵抗了

上一篇清朝的军队为何叫“绿营”?

下一篇慈禧的陪葬珍品有多少?

历史推荐文章

历史热门文章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