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琅是叛徒还是忠臣

首页 > 军事 > 历史 > 正文 2018-05-03

施琅是叛徒还是忠臣

施琅收复了台湾,推进了统一中国的步伐,却很少有人认为他是爱国的功臣, 这是为什么呢?

施琅(1621 -1696 年),字尊侯,号琢公,福 建晋江人,自幼生长在海 边,少年时代从师学剑,武艺超群。清顺治三年 <1646年),施琅与其弟施 显投奔郑成功,参加了郑 成功领导的武装。由于才 干超群,没过多久施琅就 成为郑成功最为得力的 将领。不过,战功卓著的 施琅不小心触怒了郑成 功,结果父子3人都被扣押起来。后来,施琅用计得以逃脱,但他父亲和弟弟却惨遭 杀害。1652年,施琅投降清廷,立志打败郑成功,收回台湾,以报家仇。

有学者认为,要评价作为明清之际历史人物的施琅,首先不能站在明朝的立场 上,更不能充当明朝的遗老遗少,要客观地认识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 朝,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成员。在此前提下,对施琅作出评价,就会比较客 观,比较接近亊实。

首先,来看看施琅叛变的大略经过。施琅青年时个性极强,常常与脾性相同的 郑成功发生冲突。顺治八年(1651年>,施琅因反对郑氏”舍水就陆”的战略方针和 强征百姓粮饷的做法,与郑氏产生了尖锐的分歧。次年4月,施琅捕杀了手下一名 改投郑成功的清兵曾德,然而曾徳原在郑氏军中地位较高,虽一度隶厲于施琅部 下,无论犯法与否,也无#施琅是否已经解除兵权,施琅都无权攛自将他处斩。于 是,郑成功盛怒之下便将施琅及其父施大宜、其弟施显投入牢中。施琅被捕后竟然 奇迹般地逃到大陆,藏在副将苏茂家中,并请人从中调停。但郑成功非但不接受调 解,反而派人前去刺杀施琅。行刺失敗后,郑成功_怒之下于7月间竞把施大宜、 施显处斩,将施琅通上了投清之路。施琅得知消息后,遂死心塌地投靠清廷,一意 同郑成功为敌。

施琅降清后任福建水师提督。他之所以力主收复台湾,目的是为了祖国的统 一,认识到只有使"四海归一”,才能使"•边民无患”。后来,他几经周折,拼力说服清 廷不可放弃台湾,最终使清廷下决心在台湾设府建制。施琅为实现统一台湾的理想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,他的爱国思想和行动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加以评价:

第一,清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,那时郑氏政权已无恢复明室的可能,只想保住 在台湾割据的局面。他们在与清朝的谈判中,多次要求“不剃发,执朝鲜亊例”,"称 臣纳贡”“世守台湾”,“照琉球、高丽等外国例,称臣进贡”。他们的这种设想,从主观上看,未必意识到要分裂中国,但客观效果则不堪设想。如果清朝同意郑氏政权 的要求,台湾这块自古以来的中国领土,就会在那时从祖国分割出去。而那时的康 熙正好采纳的是大学士明珠的意见,决定先招抚,招抚不成,再用武力。于是,在遣使与郑氏代表谈判中,做出了很大让步,即郑氏归顺清朝以后,可以在台湾居住, “保境息民”,但郑氏必须成为清朝臣民,台湾必须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。对于这 样的让步郑氏政权依然没有同意。不久,郑经病死,郑氏内部彼此争权,政局动荡。 这时力主乘胜收复台湾的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,征台的时机已到,就向康熙帝再次 奏请进取台湾,并推荐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。此奏很快得到康熙同意。

从以上史实不难看出,清朝用施琅征台,已不是民族战争的继续,更不是什么 明清两个帝国之间的对抗(那时的明朝早已不存在,就连南明诸政权也早已相继结 束),而是清朝要么统一台湾,要么允许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割出去。

众所周知,清代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,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 步的巩固和发展。施琅正是完成清初统一大业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,他在中国历史 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喩。

第二,清军攻下澎湖以后,有人向施琅进言:•公与郑氏三世仇,今郑氏釜中鱼、 笼中鸟也,何不急扑灭之以雪前冤? ”施琅却说吾此行上为国、下为民耳。若其衔 登来归,当即赦之,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!何私之有与? ”他还向郑氏手下的人声明, “断不报仇!当日杀吾父兄者已死,与他人不相干。不特台湾人不杀,即郑家肯降,吾 亦不杀。今日之事,君亊也,吾敢报私怨乎? ”施琅的胸怀可见一斑。

第三,收回台湾后,清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之争。许多大臣对台湾 的历史、地理缺乏认识,竞然认为台湾 地域狭小,得到了不会增加领土面积,失去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,就连康熙皇 帝也这么认为。

众大臣中只有少数人主张守而不 弃,其中包括施琅。在台湾弃留之争中,施琅挺身而出,力排众议,坚决反对放 弃台湾,并奏请朝廷设官兵镇守。为此,他还专门给康照写了〈从恭陈台湾弃留疏),反复陈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,指出台湾是关系到江浙、福建等地的要 害所在,如果弃而不守,必将酿成大祸。

更可贵的是他髙瞻远瞩地指出,如果放弃,台湾不守,无论是荷兰人还是叛徒,随时可能乘隙而入,而台湾如果再次被外国侵略者所侵占,那时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。在施琅等人的力争下,康熙很快改 变了原来的主张,决定对台湾设官治理。

在施琅的故乡福建省晋江县施琅纪念馆中,有这样一副对联:“平台千古,复台千古,郑氏一人,施氏一人。”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、真实的写照。


施琅是叛徒还是忠臣

http://m.xieat.com/junshi/28255/


推荐访问:施琅大将军

上一篇军队消失之谜

下一篇《彼得大帝遗嘱》真假难辨之迷

历史推荐文章

历史热门文章

推荐内容